也论“人言可畏”
文/星洪 从小就听说过,一条“黑狗”经人们传来传去,最后成了一只“白猫”的笑话。 很长一段时间,我无论如何也想不通:怎么会如此?前几年,电视的综艺节目,流行一阵儿类似传话的游戏。仅仅经数人传话,就牛唇不对马嘴了。娱乐也有开智的功能,让我懂了什么叫“以讹传讹”。 然而,这还不是“人言可畏”。举个我知道的例子: 去年年初,钢琴大师刘诗昆与前妻的一段家事(涉嫌“欧妻案”),又令民众兴奋到了高潮。这位年近“从心所欲,不越矩”的厚道人、艺术家,为了给自己说个清楚,辩护一下,不慎说了句“我是艺术家,不会,也从未打过任何人”,尤其招惹了猛烈的轰击——笔者不仅在某晚报上亲眼目睹“‘艺术家’是否等于‘不骂人’”的讨论,还亲耳耳闻了某电台组织的批评。由此也想得出,还有各地的多少晚报,会连篇累牍地“消遣”;而从网络上,更看得见这些“消遣”是如何如潮汹涌的,就像池塘里饥饿的群鱼,无论谁扔进什么渣滓碎末,都一拥而上,争相跃咀。
某网络日报上,就有一篇被“加精”的文章《刘诗昆原来也只是掩耳盗铃之辈》,竟至于说“听过荒唐的话,没听过比这句更荒唐的”云云。 水滴一旦汇聚成了气候,就不得了,那就是潮流;民众有时就像潮流,尤其随波逐流起来,那真是很可怕的事情。当年电影明星阮玲玉自杀后,在她的遗书里,人们发见这样一句话:“人言可畏”,大概指的就是这种可怕。 谁个一生只讲对话,不讲错话?从未有过。我们赶上的,是只有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民众把领袖拥上了“神坛”,不仅喊“万岁”,而且喊“四个伟大”;领袖说的话不仅是“真理”,而且还“一句顶一万句”。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的发展,按说观念更新,大家差不多多学会独立思考,然而,看似不起眼的“流言蜚语”,一旦汇入社会,总能够被推波助澜,终而形成势不可挡的阴涛恶浪…… 至于刘诗昆的言辞,我并不想为他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