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帕斯捷尔纳克经受住了所有的风风雨雨并掌握了一切事件。”
3月,苏共中央收到作协书记西蒙诺夫一封写有“密件”的信,信中说:“瑞典作家俱乐部不久前讨论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候选人的问题,候选人有以下作家:肖洛霍夫、帕斯捷尔纳克、美国的埃尔查.庞德、意大利的阿尔贝托.莫拉维亚。”苏联作家代表团在访问瑞典后,给中央呈上的一份《纪要》上写:“绝大多数与会者发言赞成肖洛霍夫。资助并指导作家俱乐部的威廉亲王,也投了肖洛霍夫一票。”中央书记伊利切夫向中央委员会高层人事发出通报:“国外新闻界人士表达了这样的推测:诺贝尔奖可能由肖洛霍夫和帕斯捷尔纳克分享。”
由此可见,对诺贝尔奖授予何人,苏维埃的党和政府给予了高度关注。倾向性是十分明确的。然而,经历了1955、1956、1957三届的跌宕沉浮,1958年度的诺贝尔奖还是授予了帕斯捷尔纳克,这使得苏维埃政权无比愤怒,最后把一腔怨气全洒在了帕斯捷尔纳克身上。帕斯捷尔纳克此后的命运遭遇已是世人皆知的了。
当年与苏联关系亲近的萨特,为此还发表文章说:“帕斯捷尔纳克先于肖洛霍夫被授奖,是十分令人遗憾的……在现在情况下,诺贝尔奖客观上看起来,要么是对西方作家的奖赏,要么就是对来自东方的刻薄的挑剌者的奖励。”后来,萨特还拒绝了1964年颁发给他的诺贝尔奖。
当1955 年对肖洛霍夫的推举失败以后,1956年苏共中央还作过一项决议:“关于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候选人的决议,同意高等教育部有关推荐斯科别尔岑和肖洛霍夫的提议。”不论文学奖还是和平奖,关键在于得奖,从中也可看出对肖洛霍夫获奖的政治背景。此后,苏共中央不放过一切机会力推肖洛霍夫,十年来矢志不渝不懈努力,真可谓“十年磨一剑”。苏维埃政权对肖洛霍夫的是否获奖,已然超越了一个奖项的内涵,上升到政治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