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很同情英国前王妃戴安娜,甚至在自己的心目中拔高了戴安娜,所以很不理解这么一个事实: 戴安娜很喜欢看见自己的言行印在报刊上,经常在起床后翻阅报刊,如果有一段时间看不到自己的消息, 就会约谈记者.##在这些人看来,既然戴安娜放着最优越的地位不要,怎么会这么虚荣呢?再说,她也不贪恋金钱,不会为了钱去找小报记者.
其实,经济学有一个非常简单的解释:每个"理性人"都追求"个人收益的最大化". 过去有人把 "个人收益"仅仅看成是金钱,还不够有效,不能理解戴安娜;七十年代以来, 制度经济学考察了"个人收益"的不同侧面,对于理解戴安娜就没有什么问题了:她追求的是"最大化的个人覆盖度".也就是尽量增大自己对其他人的"排他性影响".
一个人"排他性影响"别人的时间越多,社会覆盖度就越大,这个人就会感到自己的收益越多:一个经理雇佣一个人,就能在每个星期"排他性"地占有这个人的 35小时或40小时.这个经理雇佣的人越多,"覆盖度"就越大;所以,在经济生活中常常发现这样的现象:有些经理宁可少得一点儿利润,也要多雇佣几个人.
一个产品售出的价格越高,就会较多地占有他人的时间:购买这种产品的人必须用较多的时间"挣得"那份较高的金钱.所以,在达到同样效果的情况下,买方总是压价,卖方总是提价. 有些"名牌"奢侈品能够以高价售出,是因为使用者的"炫耀"心理,也就是让别人注意他, "排他性"地占有他人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