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赏析
这首诗始见于《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则行以大法(处死),(植)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向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与曹丕是一母同胞的弟兄。曹植少年时即以才华出众为父曹操所赏识和喜爱。曹丕做了魏朝皇帝以后,植虽居侯王之位,但他也因才华横溢而备遭曹丕忌恨。曹丕一直都想要找个机会把曹植处死,本诗就曹丕阴谋加害曹植的结果。
这一天,曹丕召集文武百官,于大殿之上,当着众人之面,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要处死他。而曹植却显得若无其事,神平气定应声说出了六句上面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因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据说曹丕听了以后因曹植在咏诗中体现了非凡的才华和真切的骨肉之情而“深有惭色”羞愧万分,无地自容。 诗以叙事提起,意谓煮豆而燃起豆茎,把过滤好的熟豆作成豆汁;三四两句形容豆在锅中被煮时的景况,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豆在釜中泣”句,以豆在锅中被煮得鼓起水泡作响,而着以“泣”字描述,极切合诗人此时被压迫的心情,在形象生动的比喻中,抒发了自己沉痛的心情。诗作采取拟人化的手法把无生命的东西赋予生命的感情,诗人比喻之妙,用语之巧,出语之快,含义之深,实在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