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印象里,蒋方舟是个尚在发育之中的小丫头片子,忽然有一天,我看到了一个地方台对她的采访,心头大震:时间真是残酷啊!蒋方舟长大了!
我必须承认,就敏锐性和深刻性而言,蒋方舟在同龄作家里面是翘楚:才长大几天啊,就这么这么的感悟,不过说起来真是头头是道,娓娓道来鞭辟入里,很不错的。
蒋方舟无疑是一个非常注重内心感受的人。丰富的心理活动是一个作家的本钱,但是,我有个担心,对内心丰富的不断追寻,当然是无意识的,还有越来越自豪于此,会使蒋方舟逐渐变成一个纯心理物种,不自觉的排斥一切心理之外的物质性的东西,看什么都如此的下流龌龊和卑微。
我能理解她,我也曾经如此。这样的人不会懂“爱”,很容易扭曲“爱”,最多只了解“爱”的一个方面,又比较容易以偏概全,以“爱”的导师自居。
令人可喜的是,蒋方舟并不是那种把大门关起来独居一室夜郎自大的人,至少嘴上说的是这样。她对自己的观点保持了一点开放性,这一点,就是我写本文的原因。
我不能用年龄来打压蒋方舟的观点,说她“为赋新诗强说愁”,关于“爱”,没有谁更有发言权,没有“老师傅”,没有“小徒弟”。在“爱”面前,人人平等,即便你是八十老翁,还是妙龄少女;即便你是乞丐,还是世界首富;即便你是作家,还是无名小卒。所以,我说的是“探讨”,是一种既不俯视也不仰视的平视交流。
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心爱的东西是独一无二的,可是我们知道,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独一无二的东西?尤其是什么都如此发达的今天,还有什么不是批量生产的?“爱”也是如此,谁谁都认为自己的“爱”回肠荡气千年绝版,其实不过是“爱”的沧海之一粟。蒋方舟发现这一点,感到别人“爱”的很可笑,对她而言,这样的“爱”很恐怖,所以她创纪录的单身二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