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多次调查之后,国务院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希望将民间金融纳入监管轨道、降低风险,引导隐藏在“地下”的数千亿民资早日实现“阳光化”。
国务院给温州确定了12项改革任务,如建立健全民间融资监测体系,形成民间融资综合利率指数“温州指数”、探索小额贷款公司发行中小企业私募债等,以破解“民间资金多、投资难;中小企业多、融资难”为目标导向,以构建金融组织、产品和服务、资本市场、地方金融监管“四大体系”为基本框架,一边刮骨疗伤,一边培元固本。
新起点
2008年,当金融危机开始冲击温州民营经济时,曾有一批优秀的企业家寻找新的出路,投身互联网、新能源、汽车等热门领域,试图在传统行业之外,再辟一条新路。
被称为“眼镜大王”的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在2008年时豪掷6亿进军投资大、回报慢的太阳能行业,但很快便陷入到投资无底洞中。
2011年,行业低迷,银行信贷全面收紧,胡福林陷入了资金危机。无奈之下,他将目光转向了民间借贷。最终资金链断裂,前期的投资都打了水漂。当年9月,胡福林选择了“跑路”。不过,20天后,他被劝返回到了温州。后来有媒体采访他,他说当时“跑路”时身上只带了2000美元。
10年之后,温州又来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第一代创业者开始逐渐老去,面临着“接班问题”。和陈其亮的遭遇一样,不少本地老板的孩子都不愿意接手父辈的那一个大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