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那段被外界妖魔化的温州人炒房史,与当时落后的金融体制有着密切的联系。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唐高平曾在2006年对此进行过研究,他写道,当时的金融机制单一,居民投资渠道狭窄,以储蓄为主,而巨额储蓄又因为缺乏专业管理,很难转化成引导产业升级的资本。
先富起来的温州,民间投资的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炒房团正是这种现象的产物。
李韩曾在2005年前后参与过炒房、炒矿。他是陈其亮的老伙计,也是温州第一代创业者。他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当时温州的房价已经过万,这要比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房价高出很多。
此外,在藏富于民的温州,银行大量的存款余额都需要放贷出去,而这些钱有不少就随着温州炒房团,流入了楼市、矿市。2004年的时候,李韩花了200万在鹿城区建了一座厂房,很快几大银行就找了过来,鼓励他做质押贷款。
李韩本打算贷200万,把后续的装修给做完。但是银行业务员却说,就你这座厂房,最少贷个2000万。他当时就觉得自己太保守了,然后拿着这2000万就去山西买了一个矿,去上海买了几套房,赚了好几倍,很快就把贷款本息给还上了。
刮骨疗伤
令周德文感到遗憾的是,当年他力挺的“温州模式”“新温州模式”,却在脱实入虚中迷失了自己。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温州进入了备受争议的10年。
温州的小商品不少销往海外,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外销产品受到巨大冲击,人工成本的增高也使得传统产业利润下滑。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那几年,除了几个明星企业完成转型,绝大部分的工厂依然在老路上行走,没有找到新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