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机会再一次来临。李翠贞的丈夫通过对形势的判断,慎重考虑之后,从香港回到上海,极其坚决地要把两个孩子带到香港,并且劝李翠贞一同去香港定居。可是,依然是那个梦想中的“音乐事业”使她割舍不下,她流着泪,哽咽着与丈夫和孩子告别,一个人独守上海。
1956年,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机会向李翠贞敞开了大门。几年的骨肉分离,思亲之情日甚一日,使得李翠贞夜不能寐,于是她向院领导提出申请,要去香港探望日思夜想的孩子和丈夫。香港是“di方”,她原本以为自己的申请不过是奢望,没想到竟然获准了!
她激动万分地奔赴香港,和阔别了3年的家人团聚。家庭的温暖、久违的人伦之乐和优越的生活环境,使得独居多年的李翠贞身心欢愉、流连忘返,加之丈夫和孩子的劝说,她第一次做出了可以避免日后厄运的决定:留在香港,和家人在一起。
可是,她的善良,她性格上的弱点,最终使她亲手把机会的大门关闭。
得知李翠贞打算留在香港的决定后,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贺绿汀、她的同事、甚至后来也不堪凌辱自杀身亡的她的挚友傅雷先生,都纷纷给她写信,极力劝说她这个中国钢琴界的“领军人物”回到上海,继续为“新中国”培养音乐人才尽力。
家庭和亲情,梦想和事业;一个是个人的儿女情长,一个是调门很高的“国之大事”。李翠贞斟酌再三,选择了后者。
关闭了四扇大门,以后机会就不再敲门了。于是,厄运终于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