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0月19日,郭沫若在《新华日报》发表《我建议》一文,第一次明确提出建立鲁迅博物馆。
1947年6月,鲁迅原配夫人朱安病故,王冶秋、徐盈、刘清扬、吴立恒等人通过北平地方法院以“查封”的方式,将这座故居保护下来。
1949年1月北平解放,军管会文化接管委员会文物部王冶秋等同志立即派人查看鲁迅故居,并开始恢复故居原貌的工作。10月19日故居开放一天,接待各界观众参观、瞻仰。
1950年3月,许广平将鲁迅故居及故居内的文物全部捐献给人民政府;文化部文物局从北京市人民政府接管鲁迅故居,在保持故居原样的基础上,对故居进行测绘和修缮,9月初竣工,10月19日鲁迅故居开放供群众参观。此后每年10月开放一次,时间在1个月左右。11月6日,文物局从上海鲁迅故居将鲁迅藏书装41箱运往北京鲁迅故居存放。
1951年初,王冶秋同志请毛泽东主席为鲁迅故居题名,毛主席在报告上批:请郭老写。后郭沫若同志题写“鲁迅故居”4字,镶嵌在鲁迅故居大门右侧墙上。
1954年初,文化部决定在鲁迅故居东侧筹建鲁迅博物馆,1955年12月开始施工,1956年10月19日建成。1978年鲁迅诞辰100周年前夕,鲁迅博物馆开始第二次扩建,1981年8月竣工。1980年3月14日,叶剑英同志为北京鲁迅博物馆题写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