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有之乡网站出现之前,体制内的“老左派”也试图发出不同的声音,以军旅作家魏巍为主创办了《中流》、《真理的追求》等杂志,笔者曾经看到过几期,深感他们的担忧是合理的,对问题的剖析也是尖锐深刻的,但老左派最大的问题话语体系过于陈旧,这限制了杂志的影响力。后来,这两份杂志因为对“三个代表”的提法有所批评而被停刊,“老左派”遂转移阵地,创办了“毛泽东旗帜网”,但影响力远不如乌有之乡。
从2003年到2008年,乌有之乡以讲座、网站、书店三位一体的方式运作,成了泛左翼学者集体发声的平台。在自由主义思潮统摄了全部主流媒体,严密封杀左翼声音,官方媒体又对自由主义舆论曲意迎合的大背景下,乌有之乡以一个小网站抗衡了整个主流舆论界。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乌有之乡,新世纪前10年的中国舆论界真可谓万马齐喑,乏善可陈,这是乌有之乡最光辉的时刻,必将载入中国当代思想史。
在早期的乌有之乡,有三个人的名字不能不提,那就是韩德强、左大培、杨帆。他们当时被称为非主流经济学家(杨帆一直不承认自己是左派,只承认自己是非主流)的“三剑客”。韩德强以《碰撞》、《竞争经济学——萨缪尔森批判》两书知名,当时主流经济学正处于“经济学帝国主义”的鼎盛时期,舆论普遍认为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可以自动解决一切问题,但韩德强却以毫不含糊的语气指出,由于市场中“信息不对称”和“力量不对称”的普遍存在,“马太效应”不可避免,在很多时候,市场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是问题产生的根源,这一论断在当时给人以空谷足音的感觉。韩德强并预言10年之内资本主义必将爆发大危机。而左大培对国有企业存在的必要性及历史功绩的论证,杨帆对国家经济安全、经济自主权的强调,都令人耳目一新。乌有之乡给在新自由主义话语霸权下令人感到窒息的舆论界吹进了一股清新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