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歪曲毛泽东的讲话,把本来针对某一问题的讲话绝对化、普遍化,他们的目的是用毛泽东的话来整人,现在的确也有人在学这一套。
袁训会:刚才提到,国内对于高岗的学术关注度有限,为什么您却持续关注这一议题?
林蕴晖:我对“高饶事件”的关注起源于1980年代初,当时,我负责建国头七年历史的教学工作,而“高饶事件”正是这一时段内影响最大的一个历史事件。在刚开始研究的时候,我能看到的材料很有限,但却注意到,“高饶事件”发生的一个重要背景,是建国初期毛泽东和刘少奇在建设新民主主义问题上的重大政治分歧,高岗与毛泽东政见一致并对刘少奇不满,散布了不少对刘少奇不满的言论。由于定性“高饶事件”的具体情节缺乏相应的资料,所以还只能按照原有的结论来写。但对这一事件何以发生,我下了一个自己的判断:“高饶事件”是由建设新民主主义转向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这一战略转轨过程中的一个“插曲”。
后来,所以一直关注的主要原因:
一是,1990年代以来出版的领导人文稿、文集、年谱、传记、日记、回忆录等,披露的新史料,为人们提供了进一步研究的条件。
1991年,薄一波的《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出版之后,更多的材料逐渐浮出水面,但是终究还是一面之词。2000年之后,当年被定为高岗反党集团的重要成员张明远、张秀山的回忆录先后出版,从受害人的角度,为我们展示了“高饶事件”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