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冷静研究“高饶事件”的人并不多
徐书鸣:在“文革”结束后的拨乱反正中,其他背负与高岗相似罪名的领导人大多被平反了,为何高岗却维持“原判”?
林蕴晖:高岗之所以没有平反,有一种说法是邓小平的意思。1980年在起草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时候,邓小平是讲过这样的话。他说:“揭露高饶的问题没有错。”“高饶问题不揭露、不处理是不行的。现在看,处理得也是正确的。”这应该是1980年代对问题的认识。现在可见的史料表明,当年加给高岗的罪名与事实不符,尽管高岗有错误,但上纲为“反党”显然是太过头了。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中,虽然还保留着高岗“分裂党”的帽子,但是摘掉了“篡党夺权”的帽子。可见,即是官方著作也没有完全按照1980年邓小平的讲话和1981年历史决议的口径来写。其实 ,把高岗散布的一些流言上升到分裂党的高度,也还是值得商榷的。
徐书鸣:现在有人用当年邓小平提出的“宜粗不宜细”原则来淡化对历史问题的讨论。
林蕴晖:如同“文化大革命”当中用歪曲毛泽东的语录用来打人一样,现在也有把邓小平的讲话加以曲解的问题。如1978年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讲话,提出要允许一部分人靠辛勤劳动先富起来的话,有人不顾历史条件、具体所指,指责现在出现的贫富分化、以至官员贪腐都是邓小平的这句话导出来的,就是歪曲原意的典型一例。当年邓说这是一个大政策,是指要打破把平均主义当社会主义的错误观念,说明共同富裕不可能是同步富裕。这与现在社会出现的两极分化和腐败完全是两码事,风马牛不相及。1980年在起草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时候,邓小平说“宜粗不宜细”,是指做历史决议而言,并非泛指历史研究。一份决议不可能把所有问题都展开来叙述,它只需要对重大事件做出判断,而无需讲事情的来龙去脉、具体情节;历史研究不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谈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