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一篇题为《离职能直接影响中国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国企
底层?》的网络文章引起热议。
文章称,原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副主任设计师张小平在今年上半年离职跳槽去了一家民营企业,年薪涨了数倍。而在他跳槽后,原单位下发了一份文件,称张小平是“两型发动机研制的灵魂人物”,他的离职“某种程度上会影响我国载人登月重大战略计划的论证和策划工作”。
网传西安航空动力研究所公文。
尽管27日晚,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官方网站发布《关于张小平离职事件的情况说明》解释称,张小平不顾脱密要求,在离职未获批准的情况下自行离所,而承办人因急于达到让其回所脱密的目的,在材料中措辞失当,夸大了其在所参与研制项目的地位和作用。但事件余波未平,在舆论场中触发了国企
骨干人才流失等话题的讨论。
科研
国企的人才激励机制如何,科研
人员的职场现状又是怎样的,几位在国企工作的人士向澎湃新闻讲述了他们的经历和见闻。
口述
人①
男,32岁,航天系统,工作8年,管理岗位
我硕士毕业后就进入了航天系统,最初是技术岗,三年后转到管理岗位。那时候行业的吸引力很大,师兄师姐毕业了基本都来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