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重型设备从火车站卸下来,只能靠人力用绞磨一步一步运到厂区,我也参与其中。设备安装之后,试生产阶段遇到一个大难题:设备都是按照石头矿多来设计的,但我们这里
实际上是泥巴矿多,矿浆特别黏稠,像浆糊一样,在设备里无法正常通过,到处冒、到处堵。为了过这一关,技术人员大搞技术革新,减少和更改了很多设备,终于使得试生产顺利进行。
又比如从厂房到尾矿坝,一开始是用木头槽子运输尾矿砂,靠自然流动。水可以顺着槽子过去,有砂子的矿浆却会沉积,流不过去就冒上来。几十个人去搅动也无济于事,矿浆还是通不过。后来才换成管道,用泵压过去。操作规程是死的,但生产遇到的情况是具体多样的。例如为了控制酸度,阀门开多大要靠手感。因为那时还没有仪表,只有一小时一次地分析结果,所以过程中必须依靠经验来调节,需要细心和耐心。总之就是白手起家,反复摸索,“实践出真知”。
在这个过程中,技术人员背负着很大的压力,生活上非常困难,而且对他们来说铀矿冶技术也是新鲜的。比如树脂“中毒”,就是铀以外的其他杂质吸附进去,使树脂像人生病了一样“肚子胀”,产生了“消化不良”。树脂可是很宝贵的材料,这种从来没碰到过的问题怎么办?技术人员进行攻关,摸索出“解毒”的办法——用烧碱给树脂“洗胃”。我非常佩服那些老技术人员,他们真是不简单。我们主要是动手操作,技术问题还得靠他们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