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李宪州口述
申文聪整理
图左为年轻时期的李宪州,右为其近照
回想起在221厂的工作,我记忆犹新。1959年,作为一名车工,我从辽宁本溪钢厂调到二二一厂。刚到厂里时,条件非常艰苦,我们吃的是青稞面,住的是四面漏风的帐篷。在这种条件下,没点儿毅力,很难待下去。我们本溪钢厂一起调过来十几个人,最后只剩下我和另外一位同事,其他人都因忍受不了艰苦离开了。我的家人都在辽宁,但是我不想当逃兵,怀着为国争光的责任心,一心一意地就在厂子里干下去了。
从头做“学徒”,一招练习2个月
我刚到二二一厂时,由于厂里的基建都还没完成,根本没法生产。在厂里的安排下,我和一起调来的同事先在西宁工学院实习工厂当了不到一年老师。1960年,二二一厂小电厂发电了,我们才陆续到金银滩。进厂后,我们先是在辅助单位电厂工作,生产一些电厂要用的设备零件或检修备用件。大约是到1963年,随着我国原子弹理论研究的完成,开始转到制造阶段,我也调入了二二一厂第一生产部。刚开始在512车间干了一段时间,等到第二年,生产终于走上正轨,我才正式调入第一生产部102车间,从事重材料加工
。
由于102车间从事的是“两弹”核材料生产的关键环节,且生产用的铀材料非常珍贵,因此对工人的技能要求非常高,最低也要五级工才行。即便达到了技能等级,也不是上来就能动手操作。比如我们车工,因为过去我们在钢厂时生产零件车的是直线,而在102车间我们的工作需要车球形,技术上与以前显然不大一样。为了保证能顺利生产,在正式开工前,我们这些以前厂里的技术能手像一名普通的学徒工那样,开始接受严格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