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祥银教授最近出版了《美国现代口述史学研究》一书,在书中他提到,美国口述历史研究经历了“档案传统”、“新社会史转向”、“记忆转向”、“叙述转向”、“共享(的)权威:口述历史关系反思”、“数字转向”、“情感转向”等不同历程,您是否认可这一观点?对于其中的“数字转向”,目前中国国内出现了以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为代表的史学传播,这不能不影响到口述历史,您是怎样看待这一新现象的?
我同意杨祥银教授对美国口述历史各阶段的描述。上个世纪70年代,口述历史的范围还很窄。当时,我最初结识的那些口述历史学家们经营着大型档案馆,并倾向于采访政、商、军界的杰出人物。与这种“着眼于上层”的研究路径相反,之后的口述历史范围更宽,囊括了诸多社会和文化问题;同样,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方法也更加细致,包括“记忆研究”和采访者与受访者之间“共享权威”的研究。上个世纪90年代,口述历史开始经历技术革命的冲击,我们记录与保存访谈的方式发生改变,更重要的是,我们呈现访谈的方式也有所变化。现在,我们上网就可了解世界各地的口述历史项目信息,我为美国参议院开展的诸多访谈也被放在网上供人们阅读;作为一个口述历史学家,我为此感到欣慰。另外,我上网就能看到这么多访谈集,省去了奔赴各地的麻烦,作为一个研究者,我很感激能拥有这样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