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不仅清政府断然拒绝了这种边界的划分,就连印度总督埃尔金勋爵也否认了‘阿尔达的前进方案。埃尔金警告伦敦政府,如果试图推行阿尔达提出的边界,必然会导致英、中关系的紧张甚至战争,而让俄国人渔翁得利。他进一步说明,喀喇昆仑山脉大概是世界上最难进入的地区,在山的另一边人烟稀少。道路崎岖,如果我们向前推进,就会使我们自己同前沿哨所之间,出现一条交通最困难的地带,这不但削弱了我们的军事阵地,在经济上也无法捞到任何好处。
这就是百余年来中、印西部边界争端的起因。
关于东北部边界,其实早已在一个世纪前的历史活动中就形成了,察隅和达旺都是中国西藏的领地。香火鼎盛的达旺寺是方圆千里内最著名的佛教中心,商业活动也异常繁荣。1904年,印度总督寇松勋爵授命上尉军官荣赫鹏出使拉萨,签订了《拉萨条约》表示尊重西藏的领土完整。1907年,英俄两国签订的协定中,亦表明双方愿共同承担义务,不插手西藏。
但是,1911年,英国官员诺埃尔·威廉逊越过中印边界去探察西藏的势力,被一个部落的藏人杀害了。为了报复,英军进行了四次讨伐,用洋枪洋炮杀死了近千名藏人。1914年4月,英、中、俄三方召开了西姆拉会议,英方代表麦克马洪爵土,狂傲地用手杖在地图上划了一条弧线,将西藏的门隅、洛瑜和下察隅地区圈了过去,这一地区面积约九万平方公里,然后逼迫中方代表签字,这就是臭名昭著的麦克马洪线。中国代表陈贻范、陆兴棋在英国的军事、外交双重高压下被迫在英方拟定的条约草案和附图上做了草签。但草签和正式签字在法律上具有截然不同的性质。而且,中国政府获悉后,马上予以否认。双方僵持不下,西姆拉会议只好草草收场。事后麦克马洪爵士也承认:谈判未能使中国政府在三边协定上正式签字,西姆拉会议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