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述“政冷”、“经热”现象来看,中印两国之间仍存在明显的“不对称认知”。中国不认为印度会在政治上形成立即威胁,因而不会在意印度的关切与感受;在边界问题上,如果得不到想要的让步,便宁愿以拖代变。印度方面则对中国的崛起,并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心存疑惧。1962年中印战争之后,“中国威胁”阴影便尾大不掉,故一则期待改变现状,另一则担心中国施加安全威胁或报复行动。
不过,为改善双边关系,近几年来,中国给予印度以平起平坐的地位,或者“金砖四国”的聚会,或者让其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上海合作组织的一些活动。然而,这一切都还不足以平抚印度对中国的不安。从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的50年间,印度对中国似乎总是在“非敌即友,非友即敌”之间摇摆,很少跳出“简单化”的怪圈。
12月3日,印度外交秘书拉奥琪在一次公开演讲时,从克什米尔签证到印中贸易不平衡,从中国在雅鲁藏布江建大坝到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关系,几乎涵盖中印所有敏感话题。她表示,印中就是一种涵盖多种分歧的复杂关系,那些认为印中是竞争对手的说法没看到印中关系的复杂,是过度概括和简单化。
作为印度重要的外交官,拉奥琪的这番话对当前中印关系的表述是十分客观的。虽然许多人都希望,中印两国关系能够简单一些,正如两个人的交往,“简简单单才是真”。但事实却相反,形容两国关系用得最频繁的偏偏是“复杂”二字。现在中印关系的复杂性无处不在,远非只言片语可以概括。这可以从两个层面管窥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