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邱事件”与问责胡锡进
(常耕、应学俊)
从事新闻工作的人,他的一切公众行为,必须与其职业身份保持一致。这是新闻专业操守的基本要求,无国别之分。当然,在我国这样的新闻体制中,要求更严格一些。国家要求新闻工作者不随意利用媒介发泄与职业身份不相称的个人情绪。不说杜宪、薛飞撞墙,也不说黄健翔“疯狂解说”违背专业精神走人,就说去年初赵普、邱启明先后下岗的“赵普事件”,可看出我国坚持专业问责是何等严格。
什么是新闻专业操守?比如,别人写微博说些过头话或涉及不太准确的信息,不一定有人严加追究;但搞新闻的媒体人绝对不行。
比如,去年4月9日,央视新闻主播赵普心血来潮发了一条微博:“转发来自调查记者短信:不要吃老酸奶(固体形态)和果冻,尤其是孩子,内幕很可怕,不细说。”短短两行字,虽然是出于好意,但他把央视将于4月15日将要播出的《每周质量报告》内容超前曝光,违反了新闻纪律,此人第二天就被央视通知下岗。虽然反复检讨,也被尴尬封杀半年有余,最近才偶尔露面。
对央视新闻频道《24小时》主播邱启明的处理就更严厉了。他是一位深受欢迎的优秀主持人,很多观众这样评价:“他每次说的话都是我们所想的,这样的主持人说的才是百姓的声音”;“邱启明是最近一个时期里央视主持人中最值得敬佩的一位……”但是,去年3月25日,他因为借调悬而未决,八九个月没领到工资,一时冲动发了一条微博:“如果连自己的权益都保护不了,评论部我要你何用?傀儡制片人,我活得比你们自由!再见了!”后来,他十分后悔,期待有一个悔改的机会,并满怀期待地说“目前我还是央视的人”,但是,央视对一条微博的问责是严厉的。邱启明“在失望中希望”快一年了,回归央视荧屏的希望仍十分渺茫,只能尴尬“屈尊”于某省一个相亲节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