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搞笑地就是影片的故事框架了。我看过一部出品在1982年的非常经典的美国影片《索菲的选择》,说的是二战期间,一位叫索菲的犹太母亲,在纳粹的威逼下,不得不在一儿一女两个孩子的生死上,做出选择的故事;这位母亲选择了儿子,而这种让她撕心裂肺地选择,也成了她一生挥之不去的梦魇,最后,当和平年代早已到来的时候,她却由于永远无法摆脱的内疚和刺激,在自己的生与死之间又做了一次选择,她最终选择了永远地解脱-死亡。《唐山大地震》的戏眼和故事支点明显照搬了这个美国故事,也因此,母本故事的震撼没有了,只留下了贻笑大方的照猫画虎。 同样是表现母亲的影片,我推荐读者们观看韩国影片《母亲》,这部获得了今年香港亚洲影展大奖的影片。韩国《母亲》无论是在故事结构的逻辑性,人文内含的丰富性和艺术表现的精美性方面,都要远远胜于这部国产的“母亲”。
这也难怪,在后文革时代依然如故的政治挂帅和主题先行的文化摧残下,还能有什么文化产品逃脱红色恐怖的腥风血雨和刀光剑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