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人认为“国字号”的公司是最安全的公司。毕竟有政府做后盾,相当于多了一重保障。但事实上,政府担保只能保障它不会轻易倒闭(债券相对安全),并不意味着其股价就不会大跌。例如在2009年,美国两大抵押贷款公司房利美和房地美被政府接管,债券投资者毫发无伤,而股票投资人则血本无归。政府决定帮助一家公司,敏锐的投资者应该思考这项交易达成的初衷,注定是有利于政府,也有利于公司。
英国政府之所以为南海公司颁发垄断许可证,是为了解决棘手的财务问题。1711年,英国政府在与西班牙的王位继承战争中欠下了5 000万英镑的长期债务,这些国债一半以上为英国民众所持有,利率高达7%~9%。如何“赖掉”些利息一直是困扰财政部的头号难题。英国政府曾试图游说民众,告诉他们“国家刚打完仗,处境艰难,资不抵债,爱国者应主动减免利息”。可是老百姓是很现实的,“爱国归爱国,但该还的你可一个子儿也不能少”。
万般无奈下,时任财政大臣的罗伯特·哈利(Robert Harley)灵光乍现。他受到之前密西西比公司“股票换国债”计划的启发,主张政府帮助建立一家实力雄厚的公司,允许这家公司发行股票去交换公众手中的国债。当国债悉数落入这家公司之手的时候,条件就好谈了,政府希望把利率降低到4%至5%。
这家公司便是南海公司,主要由一些富有的商人组成。当时英格兰银行也对政府提议的股票换国债计划感兴趣,但在南海公司向政府议员的大举贿赂下败北。1720年1月,南海公司同意从市场收购3 160万英镑的国债,可接受的利率为5%,并自1727年夏后进一步下调到4%,并无条件向政府支付400万英镑作为获取贸易特许执照的回报;政府则允许公司用增发股票的方式与市场投资者“交换国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