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日报
”
不予转载毛的这篇文章。(新华日报由长江局负责出版)王明与毛泽东在政治路线上的分歧一目了然。
在早些时候的3
月份,任弼时赴苏联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提交
“
中国抗日战争的形势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与任务
”
报告大纲,在这份大纲中糅合了毛泽东和王明的政治观点,即迎合了共产国际和斯大林,又
“
修饰
”
了毛泽东,加深了共产国际对其的印象。
在任弼时之前,王稼祥于1936
年夏天赴苏疗养,并向共产国际介绍中国革命和中共领导人的情况,为毛泽东在共产国际中得分起了重要的作用。王明回国后,王稼祥担任了中共代表团团长的职务,后由任弼时接任。
王稼祥于1938
年
8
月返回延安,并带回了共产国际总书记季米特洛夫的口信,
“
支持毛泽东担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领导机关要在毛泽东为首的领导下
”
。这道
“
圣旨
”
无疑为毛王之间的较量起了宣判的作用。毛能够得到季米特洛夫支持固然有王稼祥的功劳,而王明的后台老板米夫的下台也是原因之一,更何况季米特洛夫是米夫的政治对手。
1938年
9
月
29
日,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召开,王稼祥传达共产国际的决议和季米特洛夫的口信,毛的威望迅速上升,在与王明争夺党权的斗争中笑到了最后,王明的出局使毛真正成为了我党,我军的最高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