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采访阳早和寒春的日子里,走在农场的牛圈里,感觉她对每一头奶牛都很熟悉,甚至还会跟那些奶牛说话。有时她发现问题,会停下来,当着我们的面,直率批评那些没有把事情做好的的职工。农场职工告诉我们,他们夫妇每天天一亮就起来照看那些奶牛,几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
项公曾经跟我说起,中美关系正常化以后,阳早和寒春曾参加中国农机部的代表团去美国访问,在美国她省吃俭用,把省下来的美金全部买成了科技书籍和科研仪器带回来。
寒春晚年的生活并不寂寞。她是中国农机研究院的顾问,在北京城内给她按副部级待遇分配了住房。可是她一次都不愿意去住那个她戏称是“官老爷”的房子,多少年来一直住在北京昌平区小王庄农场。
阳早和寒春把他们一生的大部分岁月都献给了中国,也在中国有许多朋友。已故的中国老一辈领导人中,有许多人都与他们夫妇有很深的交情。上世纪九十年代,赋闲的华国锋老人在项南的陪同下,多次到小王庄看望阳早和寒春夫妇。这让他们的心里感觉温暖。
据说,寒春在最后这几年仍然每天都去奶牛场,这已经成了她的习惯。她还是像从前一样爱管“闲事”。为农场职工的利益不断向有关部门提意见,也为有人想占有农场的土地不停的抗争。前些年,阳早
先生去世了,她将老伴的骨灰埋在离奶牛场不远的地方。这样她每天仍然能看见老伴,看见她那些心爱的奶牛。
虽然以后的许多年里,我再没有去看望过寒春老人,但我始终十分惦念这位老人。中国政府第一次为外国在华人士颁发“绿卡”,寒春是第一个拿到“绿卡”的,因此被媒体称作“中国‘绿卡’第一人”。我也从媒体的相关报道中知道,她原名琼·辛顿,居然是那部在上世纪风靡中国几代人的小说《牛虻》作者伏尼契的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