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孝通在抗战的漫天烽火中回到国内,任教云南大学社会系。在他的主导下,中国开始了一波新的农村调查工作,并获致不少成果,也培养了一批人才。 1943年,费孝通前往美国讲学一年,返回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47年后,费先后写出《生育制度》、《初访美国》、《重访英伦》、《乡土中国》、《乡土重建》等著作,广受读者欢迎,也产生广泛的影响。他的经典之作《乡土中国》,厚积薄发,深入浅出,举重若轻,文字优美,跟任何层面的读者绝无扞格,有社会报道之诚而无学术僭越之霸。可以说,费孝通在他的才学识成熟期为中国的社会学写作贡献了一种亲情的风格。《乡土中国》宏观地描述了中国文化的乡土情结,把乡土当成一种概念,以此涵盖了中国社会的结构和特质。费孝通研究中国文化模式如何从农村中产生出来,从而提出了包括“差序格局”、“礼制秩序”、“长老统治”等极其重要的概念。
用当下的话语,在有着巨大学术贡献的同时,费孝通先生还是一个坚定的公共知识分子,他在上个世纪40年代有着令人瞩目的社会活动,有着令人弦诵不绝的公共写作。1945年11月,他就在西南联大和钱端升、伍启元等教授发起“反内战”演讲,“不但在黑暗中要呼吁和平,在枪声中也要呼吁和平”;1947年 7月,闻一多被暗杀,费孝通虽在美国大使馆协助下避入使馆,但他仍撰文:“这是什么世界,一个国家怎能使人人都觉得自己随时可以被杀!”当胡适之等人都 “下岗”作壁上观或站队帮闲时,费孝通和年轻一代的知识分子们一起,独立客观地写下大量批评时政的文章,他是当时处于夹缝中的自由主义孤岛――储安平《观察》的撰稿人之一,他的言行为他赢了自由民主人士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