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人觉得很怪,问:“你们怎么知道我是农民?”
两个售货员对视一眼,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可没有说你,我们只是说邓小平的政策好。”
客人无语,只得悻悻而去。
这个客人就是我。
这是30多年前,我成年以后第一次到上海。
我的家乡在常州,是许多外地人看作富庶之地而又有许多上海人看作是乡下的地方。因为离上海只有300里路,所以,小时侯父母曾经抱着或领着我来到这个十里洋场。那时侯,敬畏上海的繁华,赞叹上海的奢靡。然而,成年后的遭遇,使我不知道用什么词汇来形容。直到写这篇文章时,当我在键盘上敲下上海的拼音,而屏幕上显示的第一个词是“伤害”,我才找到了这个比较贴切的词汇。
当然,从理智上说,上海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数的着的大城市,是东方的一颗明珠,这我都明白,但是,从情感上说,我对这个城市的亲切感,要远小于北京。
这是一种矛盾的心理。但是仔细想想,上海又何尝不是一座矛盾的城市呢?
要说她的矛盾,还是从她的历史说起。
1967年一月夺权后,上海市革命委员会成立,王洪文成为市革会的七名主要负责人之一。矛盾上海滩:循规蹈矩与投机冒险风云人物的孝心、野心与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