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 校训
当今世界,真懂教育的人不多了。在中国人中,香港中文大学的金耀基先生是其中一位,其他大学中还很少见。中国这片土地上诞生的第一所西方意义的大学是北洋大学(天津大学的前身),它始建于1895年,当时,这所大学办得是非常成功的,可是,这所大学却被后来办的众多大学中的两所——北大和清华超过了。原因何在?我的理解是这两所学校出了真正懂教育的人士。
北大(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始建于1898年,著名思想家严复是她的校长。而北大超越北洋大学却始自1917年的蔡元培先生就任北大校长。清华建校始自庚子赔款时期的1911年,从它建校伊始,便开始了超越北洋大学的征程,在这个征程中,梅贻琦先生是其领军人物。对于教育,我绝不是说包括金钱在内的其他条件不重要,而是强调真正懂教育的人士作她的核心人物的重要性。
校训是一个学校发生、发展的根本思想的集中体现,其他一切不过是校训的外化而已。一所学校,如果她的校训没有停留在一纸空文阶段,那么,有什么样的校训就有什么样的学校。
北京大学,在严复阶段,其校训为:兼收并蓄,以成其大。进入蔡元培阶段,校训改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严复的校训说穿了是四个字——兼收并蓄,不写“以成其大”校训的学校并不是就不把“以成其大”作为追求,其实,不写者也暗含着。对于当时的北大和中华民族,仅仅一改独尊“儒术”,从而,兼收之并并蓄之是不够的。蔡元培先生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也可以归结为八个字,其中显现的是四个字——思想自由,而“兼容并包”不过是“思想自由”的容身之所,因为没有“兼容并包”的“思想自由”仅仅是说说就完的“思想自由”而已;而潜在的四个字则应该是“推动革命”,或者是同意思的其它词汇。蔡元培先生是怎样“思想自由”的呢?他的实际行为是把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人和思想引进北大。蔡元培先生的“思想自由”其实是为“推动革命”服务的“思想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