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米粒】(~儿)米的颗粒。《现汉》898页)
3.释义不止一项的,如口语里一般都儿化,就把“(~儿)”放在注音之后,义项①之前,如【模样】条。如只有个别义项儿化,就把“(~儿)”放在相应义项号码之后,如:【零碎】①……②(~儿)。
(例:【模样】①人的长相或装束打扮的样子……《现汉》925页。【零碎】①……②(~儿)零碎的事物……《现汉》831页)
笔者注:《现汉》“伙伴”没呈现为“【伙伴】(~儿)”,即在释义前没加“(~儿)”,可见,“伙伴”也不是“书面上一般不儿化,但口语里一般儿化的”。
4.如单字儿化与非儿化意义相同,分别用于不同的搭配中,也在释义前加“(~儿)”,通过举例表示在有些搭配中儿化,在另一些搭配中不儿化,如:“胆”②(~儿)胆量:胆怯|胆大心细|胆小如鼠|壮壮胆儿。
笔者注:“伙伴”非单字,本段可忽略。
另,《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释义与《现汉》基本一致,“伙伴”不是“口语里必须儿化的”甚或“口语里一般都儿化的”。
笔者于2008学年起提出上述质疑(当年是人教版,2017学年起部编版)。
本册教材2017学年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