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国学?
                               
王文元
    
国学是客观存在,本没有讨论它是什么的必要,但现在许多人不清楚什么是国学。故在此赘言几句。
 
国学有其特定的词源学意义,是有据可查的。“国学”一词最早出于《周礼
·春宫乐师》:
"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这里的"国学"翻译成今天的语言是"学校"的意思。后来,汉改称"国学"为太学,晋朝改称国子学,北齐改称国子寺,隋炀帝起改称国子监,延续至清末。
 
“国学”一词不断转意,但万变不离其宗,离不开“学校”。后来转意为学校所学的课程。古代,学校(包括国子监、书院、私塾等不同级别的学校)所学的课程以儒家经典为主,故“国学”亦以儒家为主,但儒家不是唯一,从教材看,经史子集中包括道家、法家、兵家、杂家等;从学派看,涉及儒、释、道三大家。
 
近代以降,从大众化角度看,“国学”进一步演绎为“中国古代的一切学术文化”,实际上上还是经史子集,还是儒、释、道,还是以儒家为主。"国学"是一回事,国学好不好是另外一个问题,但国学是什么,已经沉淀为历史,不能随意改,国学的概念不容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