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规商品商家不高兴了,原有批发遇到被冲击,价格体系崩溃,仿冒伪劣冲击正品。传统商品零售商不高兴了,经营成本比网店高,税费负担比网店重,卖假货风险比网店大。监管部门不高兴了,一个市值高居中国上市公司首位的庞然大物不听招呼,不服管教。广大消费者不高兴了,买假概率高,退货困难,投诉低效。于是,水漫金山,桶飘浮起来。
从一个普通网络公司到网络业领军企业,从一个私营公司到一个大型上市公司,角色变了,地位变了,阿里对此并没有充分的认知。一个高速成长,利润率高达50%以上的企业被全球放到聚光灯下检视,再靠疏通政商关系,阻遏批评,自吹自擂这些常规公关手段无法掌控溢出效应的加剧。水溢出的越多,桶摇晃的越厉害。
在一个商家数量超过600万,商品数量数以亿计,每日交易额达到百亿元以上的环境里打假,的确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果单纯从网络平台打假的角度看,并不存在什么了不起的技术挑战,也不需要什么大数据之类的复杂操作。只要做好平台的系统性,通用性,做好运营管理后台的数据整合,在不大幅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完全彻底及时公平地实现打假,应该是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在一个完整的网络环境里,所有商家,所有商品,所有交易行为都有电子足迹,这比实体商店环境下的打假,可行性更高,成本更低,效果更显著。
真正的问题在于,严肃认真完全彻底地打假,势必在一定时期内产生商家减少,商品减少,价格优势减弱,管理运营成本增加,从而造成平台销售额降低,公司收入减少和利润率下降的后果。虽然从长期效果看,打假会提升公司品牌形象,会增强用户信任度和满意度,会吸引更多有实力的商家投入,最终会提高平台的销售额和公司的收入与利润,但短期内深度打假给公司各方面的压力是巨大的。在整个社会打假不力的大环境中,要求一家公司,即使是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此时此刻全部承担起打假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成本,是否也有不公平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