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4月9日,“婚前守贞”培训课程在浙江大学食堂门前接受报名。该培训内容不是说教,而是通过各类视频资料、小组讨论、隐喻游戏来进行,倡导学生在接受培训后做一个决定:保持性禁欲直到结婚。“拒绝婚前性行为”是这次培训的核心,同时强调年轻人应有“责任感”。(《今日早报》4月11日)
看到这一报道,笔者的第一反应便是婚前性行为是在何种环境下产生的?从小环境下来看:现在发生婚前性行为的主体是年轻情侣,其中不乏大学生。发生婚前性行为,要么是女孩放弃守贞,要么就是女孩禁受不住男性的诱惑或是怕因为没有“性”的爱就会失色不少。可以说这类婚前性行为是发生在两厢情愿下的,而且他们对性可以说也是有一定的认识,但他们还是选择了婚前性行为。“性自由”的思想近些年在我国大行其道可谓是婚前性行为比率越来越高的大环境。
针对男同志的“处女”情节,笔者认为他们是自己抽自己的嘴巴子。在得知自己的妻子不是处女的情况下便对妻子恶目相向,以此作为在家砸锅砸盆,挑起“战争”,在外寻欢作乐的“正当”理由。他们以前谈恋爱时是否引诱过其女友发生过性行为,他们又制造了多少非处女,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的。这不是抽自己的嘴巴又是什么?
针对有些人提出的婚前性行为要为离婚率上升,单亲家庭增多,性爱滋病蔓延负责任,甚至负重责这一说法,笔者认为这有把“婚前性行为”和“性乱”混淆的嫌疑。难道家庭,婚姻,性爱滋病蔓延都只建立在处女膜上吗?那这个世界的婚姻家庭观实在是太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