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引入中国20年来,引发了全方位的社会变革,促进了社会的现代化,但与此相关的各种辩论和政治博弈绵延不绝,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能够勉强与此媲美的莫过于清末官场关于是否引进铁路的大辩论与博弈了。
1825年,英国建成世界第一条铁路。数年后,中国极少数书刊开始介绍铁路这一新科技,但无人言及中国是否跟随潮流。其后50多年里,外国驻华使节和外国企业多次向清朝政府建议修建铁路,但一律被严辞驳回。各租界内先后修建的展示性铁路,或者被勒令停止,或者被清政府购买后拆毁。
1881年,为了唐山煤矿运煤需要,李鸿章采取先斩后奏的手段,修建了中国第一条实用性铁路----唐胥铁路,全长区区9.7公里而已。但这引发了朝廷内保守势力和卫道士们强烈不满,要求取消铁路的奏章铺天盖地。作为妥协,李鸿章下令取消火车头,改用骡马拉火车。
在反对修建铁路的阵营中,曾任清朝驻英公使的刘锡鸿以过来人的资格,上《仿造西洋火车无利多害折》,洋洋洒洒七千余字,若翻译成现代汉语恐怕要超过3万字。折子力陈在中国修建铁路的"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共计二十五条大罪,轰动朝廷内外,影响巨大。归纳起来,可以分为四条:1)修铁路不合中国国情,政治体制,经济水平和文化传承均不支持铁路的修建运营;2)修铁路有碍国家安全,铁路建成外国军队可以长驱直入;3)修铁路破坏社会稳定,风水改变,祖陵震动,人口流失;4)修铁路有利于外国人赚钱,国人吃亏,道路运输,水运等竞争不过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