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市场经济背后有信仰支撑。中国先贤们敬虔慕道,信仰上帝,其所信仰的上帝与希伯来上帝具有同样的品质与位格。中国的现代文明不仅要建立在“术”和“制”上,更要建立在终极的道的基础上
选择“灯下”作为我在《财经时报》新辟的专栏名,原因有二。一者灯下读书是我最大的快乐;二者是想借此专栏讲述一些另类的、青涩的想法。所以,这个专栏会将全然区别于我的其他专栏。它主要是读书心得,更富思想却未必成熟。权算抛砖引玉吧。
近期读了两本让我耳目一新的好书,一是《先贤之信》,一是《黑白分明》。对于后者,我会在以后向朋友们介绍。关于前者,我必须在本专栏首期介绍为快。我实在是太喜欢这本书了。
先介绍一点我读此书的背景。作为一个经济学者,我受的是改革开放后的西方化的经济学训练,对自利人可致社会最优的市场经济学说曾深信不疑。所不同的是后来我亲身对美国市场经济的考察终让我疑窦丛生。
因为我发现,美国的市场经济背后是有信仰在支撑的。我因此而在2002年写下《有教堂的市场经济与无教堂的市场经济》。这也是中国经济学界最早从伦理角度比较不同市场经济,进而反思中国市场经济转型的一篇文章。
后来,我进一步反思经济学,就发现市场经济其实是一艘天生有缺陷的船只,并且发现了一些既与原教旨主义不同,也不同于左派和新左派的经济学资源(说是发现,不见得是以前没看过,而是以前没看懂)。比如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阿马蒂亚·森的《经济学与伦理学》以及当代学者罗伯特·巴罗等人的著作,这一派可以统统归结为“伦理经济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