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读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先生的文章《珍视我们自己的信仰》,觉得很可笑。确实,在西方人的眼里,中国人没有信仰,以至于他们向中国人提问“既然没信仰,那你生活有什么准则?用什么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西方人把信仰与价值观念,伦理精神联系起来没有错,因为信仰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观念。按照西方人约定俗成的惯例,信仰必须与宗教发生关系,因为只有在宗教范畴内产生的价值观念,才有超越现实的神圣性,与世俗的价值观念有所区别。按理说,赵启正先生应该知道西方人约定俗成的这个惯例,正大光明的告诉西方人,中国人没有信仰,却有中国的文化,有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他们也可以按照中国人的方式追求一种善。可惜赵启正先生没有这样做,他有意识的要把西方人的信仰观,与在中国流行的所谓的科学信仰、政治信仰,乃至生活信仰混为一谈,为的就是向人兜售他的“文化信仰”,珍视祖先传下的东西。
我承认价值观念可以是多元的,就如许多人见到了耶稣,有人看他是木匠的儿子,有人看他是一个先知,有人看他是弥赛亚,也有人看他是上帝的儿子。人也是价值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威廉威伯福斯说,人在上帝面前是平等的,是指终极的平等,也可以是权利机会的平等,可是在价值立场上,价值物的价值大小则是取决于不同主体对他的看法。一个需要木匠干活的人,会说木匠的儿子最重要;一个对未来没有信心的人,就会需要先知;一个奋锐党人,寻找的是弥赛亚;彼得期待的则是上帝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