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绀弩是中国现代作家中少有的传奇性人物。他才华横溢,精通古典,文武双全,一生大起大落、历尽坎坷,饱经沧桑。聂绀弩1903年出生于湖北京山县,1920年代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参加过国共合作的第一次东征,后又考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回国任南京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副主任。他是周恩来的学生,曾与邓小平、伍修权、蒋经国同学。他曾与毛泽东彻夜谈诗论文,又曾为陈毅、张茜的婚姻牵线做媒。鲁迅逝世时,他是八名抬棺者之一。1930年代聂绀弩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担任上海《中华日报》副刊《动向》编辑。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胡风事件中曾受牵连被隔离审查,1957年“反右”中被打成“右派”,“文革”中还因“现行反革命罪”被判处过无期徒刑。1986年3月病逝于北京。
聂绀弩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杂文史上继鲁迅、瞿秋白之后,在杂文创作上成绩卓著、影响很大的杂文大师。在杂文写作上,他深得鲁迅笔法,嬉笑怒骂、鞭辟入里、细纹恣肆、用笔酣畅、反复驳难、淋漓尽致,在雄辩时常呈现出俏皮的风格。他文如其人、性情鲠直、开朗且富幽默感。
聂绀弩的诗作新奇而不失韵味、幽默而满含辛酸,尤其是他晚年创造出空前未有的“杂文诗”(或诗体杂文)被称作“独具一格的散宜生体”, 堪称创一派诗风。他在旧体诗上开了一个新的境界,把现代人写旧体诗推到最高峰。聂绀弩的“三草”不仅写了自己的心史,还忠实记录了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到1986年去世,这一段的中国史和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作家王蒙为《聂绀弩旧体诗全编注解集评》所做的序中说,他第一次看到聂绀弩的诗是“文革”后,一看到“哀莫大于心不死,无多幻想要全删”,顿时傻了,怔了。对于经历过动乱年代的知识分子来说,这样的句子“直击要害,见血封喉”。有学者将聂绀弩的诗形容为“一代儒林痛史”。在长期的右派身份、流放北大荒劳动和坐牢的岁月里,劳动琐事、思想改造、内心世界、赠诗友朋,聂绀弩事事入诗,给后人留下了一部可贵的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