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围城》:
香港电影的毕其功于一役
司马平邦
千辛万苦,爬山涉水,刀枪火海,九死一生。
才等到2009年贺岁档最高水平之作:《十月围城》。
看罢《十月围城》,走出电影院,便急不可待地用手机发了一条微博客:十月围城,本年最佳,五年一出,十年少见,港片其功,毕于一役,亚洲称雄,世界一流。
《十月围城》名义上(打在字幕上)的导演是陈德森,但在宣传口号上却扯出“陈可辛制造,陈德森导演”的招牌,“制造”在电影创作里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以前没有过,以后也很少会有人用,但它却是《十月围城》的最大特色――真正的集体创作,据说虽然《十月围城》的剧本陈德森创作了10年,也被邀请当了导演,但一开拍起来,德森掌控能力有限,于是监制陈可辛只好亲自上阵,再然后又请来了《无间道》的刘伟强,那个字幕里,刘伟强的职务是“被感谢”。
就是这样一个本来可能被诟病的导演组合(有人说是陈可辛式专制),却实际上发挥了它最大的效力,虽然导演筒在幕后几易,但创作思路却可以一贯而下,比《无间道》和《投名状》绑在一起更强大,究其原因,我觉得还是陈德森10年之功创作的剧本为电影提供了足够强大的文本支持。
《十月围城》的故事其实说不上多么,它这一段与孙中山革命史相关的一系列起义事件相比都规模小得多,只是选取了1906年10月15日,孙中山到港后遭到清廷杀手追杀而一众香港豪客群起卫护的逸史,剧中人物除孙中山外都早都埋没于正史,并且又多是贩夫走卒,然而电影里,每个人物的各自历史清晰性格鲜明细节丰富却让整个剧情有与众不同的膨胀感,就连谢霆锋饰演的黄包车夫阿四都被电影给予最精细的内容描绘,看过电影,不但阿四左额那一道连耳深疤让人记住,最后阶段他拉着假孙中山一边独奔一边抽泣的那个卑弱而善良的表情一样让人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