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顺利实现转型,形成新的经济竞争力,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将决定未来新兴大国的走势。当然,这种转变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付出相当的努力。
第三,社会发展进入“矛盾凸显期”。
从世界其他国家发展经验来看,一个国家进入中等收入时期,往往也是社会各种矛盾显现的时期。姑且不论是否存在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贫富差距、就业压力、土地拆迁、贪污腐败等其他国家在这个时期出现过的问题,中国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同时,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在追求幸福与个人发展方面也有了更多新的要求、新的期待。
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不但关系到政府的公信力,给社会稳定造成极大危害,也势必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
现实需要我们对社会发展规律进行新的探索,创新社会管理体系,提高执政水平。将改善民生作为拉动经济增长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加大投入力度,推进配套改革。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大力发展公用事业以及教育、医疗、养老等各类服务业,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大扶贫力度,着力解决食品、药品安全和生态环保方面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第四,改革进入“攻坚期”。
三十多年来,不断深化改革,是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但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内生经济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一些体制机制上的深层次矛盾显现,与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不相适应。改革已到深水区,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坚决破除一切妨害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做好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选准突破口,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和宏观调控“两只手”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建立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推进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加快资源价格改革,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鼓励人才和创新成果脱颖而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努力解决好科研与生产脱节的问题,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