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都忘了,做不出来了。
现在城市里的风筝,是放得不高的,可能是有楼房阻挡,风不够大的缘故。而乡下没有高大建筑物阻挡,风不但大而且很平稳。所以,那时的风筝是放得很高的,能穿过云彩,有的只能看到一个小小的黑点儿,有的甚至看不见踪影,消失在广袤的宇宙里。那感觉,很是刺激的。当时小,还没上学,不会形容,要是现在,肯定得形容一番。不过,遐想还是有的,因为听多了神话故事,认为天上住着神仙,以为风筝是飞上了天宫。想象着天宫上的缤纷和浪漫。
风筝除了放得高以外,还有许多花样,有的风筝眼睛象风车一样哗啦哗啦转动,有的尾巴很长,象长长的鳝鱼,飘飘忽忽,宛若仙女舞绸子……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种给风筝“送饭”的装置。那东西也是竹篾扎成的,有两只纸糊的花花翅膀,样子像蝴蝶,翅膀与身子连接的地方有轴,能够张开和合上。高空不受地面建筑物和树木影响,风筝越放得高越平稳,仿佛停在高空一动不动,这时,将这种“送饭”的装置挂在风筝的引线上,张开翅膀,便在风的作用下,沿着引线向高空的风筝飞去。风筝的定线和引线由一根小木棍儿连接,当“送饭”的装置以极快的速度撞到木棍儿时,啪的一声,张开的翅膀便合拢在一起,失去了风的托浮力,沿着引线顺原路折返回来,当撞到下面的小木棍儿时,闭合的翅膀重新张开,再次向风筝飞去。来来回回,十分好看。乡里人没文化,农忙时为了抢时间,往往不回村吃饭,由家人送到田里,就说那东西是去给风筝送饭,这便是“小送饭”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