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口述历史(OHI)采访宫敏
芬兰十年
宫敏在中科院一呆就是五年,1985年时法国要发射一颗世界上最先进的遥感卫星SPOT,中国科学院与美国单位有一个合作项目,准备做一套接收法国SPOT卫星的数据的系统,于是就派了宫敏去了美国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工作,两年后回国,依靠这项工作成果,宫敏获得了中科院技术进步一等奖。
恰好宫敏的妹妹之前在挪威参加了联合国在发展中国家招收的的一个硕士班,当时也正毕业归国。在交流了各自海外经历之后,宫敏顿时有了这样的想法:
“想想世界这么大,当时美国也住过了,就想去欧洲住住看,有没有合适的项目能参加。”
后来发现赫尔辛基理工大学有一个叫做“实时图像处理”的项目,于是宫敏就给他们写了一封信,几个月后收到了回信,他们评估后说,“你就是我们最需要的人。”于是赫尔辛基理工大学申请了资金,宫敏就以外国专家的名义去了,做了一年工作后,在学校的极力挽留下,宫敏就以学校的研究员的名义留在了芬兰。
1991年,Linux刚出来时宫敏就注意到了,据宫敏回忆,那应该是个秋天,他们的办公室那时候都已经接入了网络,学校的网络接入了芬兰的教育科研网,芬兰教育科研网是当时全世界最大的一个自由软件库,里面收集到了所有能够收集到的源代码,在这里宫敏发现了Lin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