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校歌:造校歌史又何妨
距离九十周年校庆近三十年过去,北大历经种种变迁,即将转过两个甲子,迎来百廿周年校庆。
对此,人们不免疑惑:北大是否应当有属于自己的校歌?孔庆东的解释是:“我从感情上也希望北大有校歌,它应该是在漫长的岁月里,北大的学生和老师共同认可的、有一定传唱度的歌曲。”酝酿校歌过程中所有人作出的贡献都值得纪念,相比之下,直接订立一个校歌反而没有这样的影响力。作为北大校歌史诸多缔造者中的一分子,孔庆东对北大历史中那些风靡校园、成为北大师生心中的“准校歌”的歌曲如数家珍,其中历史最久远的便是民国初年吴梅先生所作的《北京大学校歌》。
景山门,启鳣帷,成均又新。
弦诵一堂春。
破朝昏,鸡鸣风雨相亲。
数分科,有东西秘文;
论同堂,尽南北儒珍。
珍重读书身,
莫白了青青双鬓。
男儿自有真,
谁不是,良时豪俊?
待培养出,
文章气节少年人。
吴梅先生创作的《北京大学校歌》
1918年4月24日,《北京大学日刊》刊登了这首由北大文科教授吴瞿安(吴梅)先生创作的歌曲。它为北大廿周年校庆而作,在蔡元培时期的北大广为传唱,歌词采用散曲曲谱“锦缠道”填写,不作标点且文字古奥,所以流传版本中常常会出现句读舛误。吴梅先生的《霜崖曲录》中还收录了这首歌的改定稿《正宫锦缠道•示北雍诸生》,但原词流传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