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胡适的这个理解是偏颇的,至少他儿子胡思杜是主动要求进步的,所以也不能肯定这些批判的文章不是出于胡思杜的主动。
胡思杜能把父母留下的细软主动上交,主动打报告要求入党,这也能看出胡思杜对新政权的认可。
胡思杜以为他的这些决心和行为能够和父亲划清界限,其实他把政治想得太简单了。
1954年,因批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批胡适成了一个全国性的运动。
作为“汉奸”“走狗”“卖国贼”胡适的儿子,胡思杜再怎么想和父亲划清界限都做不到了。这个积极带头批判的胡思杜,最终还是没有取得组织的信任,始终是卖国贼的儿子。
三十几岁的胡思杜找不到女朋友,谁也不敢和胡适的儿子交往,所有的亲戚胡思杜都不敢交往,怕连累他们。
唯一和他有交往的只有堂哥胡思孟,他是胡家少有的没有文化的亲戚,当时只是一个工人。
这个工人身份也没保他多久,文革中还是被打成“黑帮分子”,不过,这已经是后话了。
胡思杜虽然并不能得到组织的信任,但他始终努力想得到组织的信任,对于胡思杜来说,只有入党才能证明他的进步,才能证明他和父亲真的脱离了关系。
1957年,组织号召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要求积极给组织提意见。
胡思杜认为机会来了,他积极发言,提出各种教育改革的建议。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积极表现,获得组织的信任,最终能入党,能摆脱和父亲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