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写出来的正是刘广龙执掌大权后近十年的历史。
为了详略得当,我们使用了《纲鉴》这类史书的模式。中国北宋司马光曾经编就了从战国到五代一千三百多年的编年史《资治通鉴》,南宋朱熹又据此简扼编成《资治通鉴纲目》。“纲目”是又一种体例的编年纪事,纲举目张,纲为鱼网总绳,目为鱼网上的一个个孔眼;纲是历史的提纲,目是纲的详细记叙。明清用这种体例写历史的不乏其人,往往称为《纲鉴》:如袁黄的《历史纲鉴补》,王世贞的《纲鉴会纂》,吴乘权的《纲鉴易知录》等等。我们今天就大体使用《纲鉴》的形式记录黑山堡的历史。
当读者只想了解黑山堡历史的梗概时,仅读全书的一条条“纲”就可以了。凡属纲的段落,都用【纲1】、【纲2】、【纲3】等数码标出。
倘若想了解黑山堡历史更详尽的内容,那么就连“目”一起阅读。那些以〖目〗标领的段落便是“目”。在“目”中,不仅有黑山堡历史中各个重要情节的详细描述,还有各色人物的心理展示。
在本书中,段落与段落之间以空行相隔。
倘若读者还想就黑山堡的故事做更多的哲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的思考,那么括弧内的批注性文字是专为你准备的。
为了和《纲鉴》一类史书的风格取齐,我们在《黑山堡纲鉴》中采用特殊的纪年方式,公元1966年被纪为广龙元年,以此类推,读者便会算出广龙二年、广龙三年及至广龙十年、广龙十一年在公元上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