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口述
史可以做
什么
黎金飞
《 人民日报 》( 2016年11月22日 24 版)
这几年口述
历史在中国开始有些风生水起,从最初的偏重实践开始走向理论建设。刚刚拿到的这本《口述历史在中国》是“口述历史在中国”项目的学术成果之一,该书向公众全方位展示了学界对口述历史的阶段性思考,是一本既进行理论探讨也兼顾实践总结的偏学术性的著作。
作为一门学科,口述历史还是新生事物,但实际上,这种形式古已有之。全人类的历史无一例外的都是口述史。中国古代的《尚书》是口述体,最早的诗歌集《诗经》是口述体,《论语》也是孔子的口述,而且这种传统一直都在那里。
学科建设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中国口述历史的发展态势及走向,自然受到学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虽然相关的理论阐释仍然薄弱,实践环节也缺乏系统的总结与梳理,但目前我们看到在公共领域,口述历史的身影无处不在,通过书籍、电影、纪录片、网络社交媒体对不同时段的历史进行解读的尝试层出不穷。更为专业的力量的介入,将会使中国的口述历史走得更为稳健。
书中有多处探讨了口述历史与公共史学的关系。两者都强调历史与公众的关系,都重视大众的对话性与参与性,尤其是对传统史观都有很多的反思,对非传统史料的挖掘与呈现也不遗余力。两者的努力方向也事关历史怎样被书写,个人记忆如何参与并形成社会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