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我到浦东开发办报到。当时,没有正式的任命文件。同年7月5日,市政府任命我为浦东开发办公室主任。而我想得最多的是自己当时已年近58岁,如果干到60岁,总共只有700多天了。我只能是一天一天算,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地算,来日不长,时不我待,我要争分夺秒地干,尽可能地多干点。
精兵强将
刚到浦东开发办的时候,同志们对我说,办公和交通条件相对比较艰苦。办公室是由黄浦区浦东文化馆的仓库改建而来;交通也不方便,从浦东到浦西要几个小时。但我认为,初创时期,有这些条件已经不错了。各种条件总比开发大西北、大西南,或者某一个内地城市要好很多。
浦东开发开放最困难
的工作是如何
创设一个新体制,如何充分把新体制和原有的体制优势协调,发挥各自的长处,如何充分发挥上海的人才优势和科技、社会科学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优势。上海一直是产业工人素质最好的城市,把他们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浦东开发一定可以成功。
当时第一批来浦东开发办的有88名干部,一开始说是100名,实际是88名,是由市委组织部牵头,从所有自愿报名来浦东工作的同志中选拔出来的。这88位同志来自浦西各个单位,都是精兵强将。
当时拟安排担任浦东开发办研究室主任的王安德同志到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公司任总经理,我已按市政府意见和他谈了,也告诉他拟安排的副手的情况。为了工作需要先请安德同志到国外去学习一段时间。可是,有一些同志认为浦东开发正处初创时期,人手少、事务忙,劝我不要“放”人。我把王安德的副手找来,请副手顾全大局,大家努力工作,尽量顶一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