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年尾,相信许多上班族都相当期待吃一年一度的「尾牙」。在我们的印象中,尾牙就是丰盛的菜肴、精彩的表演和年终的加码回馈,是辛苦了一年里最开心的日子!不过吃过那么多次尾牙,你有没有想过「尾牙」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尾牙的由来
农历过年前,上班族最期待的就是尾牙聚餐啦!
「牙」这个字代表的是什么呢?其实「牙郎」指的是古代商行彼此经济往来的中间人。古人的商贸交易固定会在朔月(初一)、望月(十五)时举行,称为「互市」;同时商人们会以肉类祭拜神祇以祈福,交易的隔天便会烹调祭祀肉品,用来招待员工、贸易往来客户及商场仲介的「牙郎」,形成「互祭」的传统。后来「互」一字讹传成「牙」,便是我们熟悉的「牙祭」了。
在台湾,工商业者每个月习惯在初二、十六准备三牲肉品来祭祀土地公及地基主,以保佑生意兴融,这样的祭祀活动称作「做牙」或「做禡(ㄗㄨ ㄛˋ ㄇㄚˋ)」。农历年初的第一次祭拜是「头牙」(农历二月二日),一年中的最后一次做牙活动就是「尾牙」(农历十二月十六日)了,为了酬谢一年来的照顾,通常尾牙的祭品会比平常更多、更丰盛,也会把祭拜后的食物用来犒赏员工,渐渐地形成了「吃尾牙」的习惯。
拜土地公必备三牲:鸡、鱼和猪。
尾牙吃什么
除了鸡、猪、鱼三生肉品之外,在尾牙这一天,传统上必吃的应景菜肴还有刈包和润饼。刈包跟馒头一样是用面粉发酵而成,再包入卤肉、酸菜、花生粉和香菜为馅料,因为形状类似钱包,有象征发财的祈福意味;而润饼则包入豆芽、豆干、肉丝及蛋皮等食材,外观像古时候的人用纸张包裹住一整串铜钱一般,表示全家都财源广进,两者便成为「尾牙」最具代表性的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