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棣的文治武功中,最令他自己感到骄傲的是,他实现了“万国来朝”的美梦。 其登基后的第三年,郑和就奉命向海上进发,他率领的是一支两百余艘船只组成的庞大队伍,访问了印度洋、阿拉伯、东非各国等。船队所到之处,第一件事就是“开读赏赐”,宣读大明皇帝敕谕。当时来明朝贡的各国使臣络绎不绝,以求得到明朝的保护,还可以得到丰厚的赏赐,朱棣在位22年中,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国家使节来华共318次,最多一次有十几个国家的朝贡使团同时来华。
那是大明朝风光无限。按当时惯例,无论哪国使臣,都不许带武器进入中国。原因很简单:为了体现中国声威。若有人不从,朱棣一声令下,军队就开到对方门口。
不过,日本天生就有挑衅中国的毛病,每次来朝,都有几个不听话的异类,他们不仅带着武器,还公开出售,几年下来,有些使臣干脆不回国,在东南沿海做起杀人放火的倭寇(海盗),朱棣强硬通知日本统治者,管好自己的臣民。
那时很多亚洲国家都自称是明朝的属国,比如朝鲜,朝鲜册立太子都要事先经过中国皇帝的同意。
但是,大明朝还是出兵与安南国(即现在的越南)打了一仗。
安南国(即现在的越南)国王陈氏早在朱元璋当政的时候就接受册封为王,由于国内政局不稳,陈氏就效仿朝鲜,向大明朝贡,安南国承诺,凡是选太子,就像朝鲜一样,事先一定请示中国。
朱棣登基后,安南国(越南)派遣使臣前来朝贡,但是,安南国文书上写的国王,不姓陈,而姓胡。使者说,姓胡的国王有功于安南国人民,人民就拥立他为新的国王。安南国此次朝贡的目的就是请朱棣同意胡姓国王的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