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这种网络应用一经诞生,就有一个先天性的“致命基因”:持续更新。如果不保持更新,你可以把某个单独的孤零零的网络内容叫“一个帖子”或“一个种子”或“一张图片”,无论你叫什么,你总不能把它称为:博客。因为blog必须是一个“累积”的应用,是一个时间轴上延续的应用,是一个个人网络轨迹的呈现――你只有写了一系列的文章,或上传了一系列的图片,或制作了一系列的bt种子,你才有作为“博客”的价值!
毛主席曾经教导我们:“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同样,一个人写一、两篇博客不难,难的是一直坚持持续更新。而浅尝辄止,不能坚持的惰性,实在是人的一种生物本能――除非有极大的目的性使得个体突破本能,坚持下去。(这解释了为什么博客在两类人群中比较流行:1,急需话语权的文化人;2,陷入情感问题的女人――因为这两类人试图“说话”的欲望,已经超过了个体本能的惰性)。
因此,blog的真正悖论就在于:blog的价值在于“坚持”,而“坚持”对于97
%的人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所以,3年来,中国只有3%的博客。
四、博客大众化的基础
综上,博客要想真正成为互联网上大众的普及应用,必须突破博客的悖论。光靠改变blog的“呈现方式”,无法根本性解决博客的悖论(坚持发图、坚持做种。。。这些和坚持书写一样,对普通用户来说,都难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