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最理想的状态是欲望与快乐相随。但是,这从根本上是违反常理的。自古以来,没有人能两者兼得。我所说欲望,并非是正常的创造,而是超出个人生活、以及能力的妄想,这注定是痛苦的。
因此,伊壁鸠鲁的享乐主义哲学,并不是创造性哲学,而是让人们能免于痛苦的哲学。
最让伊壁鸠鲁痛苦并非欲望本身,而是因为欲望而失去友谊、自由、思考。只要人能解决衣食上的缺失,就应该是快乐的。不可否认,这些质朴的快乐,是今天的我们常常嗤之以鼻的。我们生活在浮躁的社会,沉迷于虚幻的华丽,用极端的虚荣掩饰着内心的苦不堪言。最后,把这一切嫁祸给享乐主义——因为伊壁鸠鲁提倡快乐,所以让人有了内心的欲望,欲望使我们痛苦。
多么荒诞的逻辑!伊壁鸠鲁躺着中枪!
有很多人总结出享乐主义的危害。例如,意志力消沉,浪费极大的社会资源等等。我不知道这种危害,与享乐主义有何关系?伊壁鸠鲁提倡人们用不断的思考,给自己的精神更换血液。也提倡节俭,创造一种质朴的快乐。最让我不解的是,人们把奢侈腐化的生活,也归于享乐主义。这本身就与享乐主义的核心背道而驰,伊壁鸠鲁一生都在提倡简单与质朴。
当然,一种哲学思想不能总追其源头,后续的发展理当纳入范畴之内。伊壁鸠鲁的子孙们,将享乐主义逐渐演变成“极端享乐主义”。让永远无法满足的私欲主导了整个享乐主义体系。法国作家德·萨德就是“极端享乐主义”的例子,他认为,人的一切冲动都应该得到满足,甚至是不合理的极端变态要求,也应该得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