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日本影片《入殓师》夺得第81届奥斯卡颁奖礼最佳外语片奖,成为本届奥斯卡的一个冷门。奥斯卡奖似乎给日本注入了活力,舆论沸腾,周遭的日本人也为此自豪,觉得日本电影沉寂多年之后终于有盼头了。影片说的是一个大提琴手因乐队解散,不得不回乡下找工作,意外地接受了“入殓师”的挑战。影片表现的是人类共通的感情——夫妻爱,父子、母子爱,还有友情,特别的是以“死”贯穿始终。影片获奖大致缘于细腻地展示了日本的独特文化,突出了生与死的尊严,凸现日本人的价值观,可以感受日本人的唯美意识,难得的是,从影片中还能找出一些日本式幽默,如主人公在学当入殓师之初自个儿躺在那儿找感觉,还让人在自己的脸上抹肥皂泡……唯有日本人,才能够拍出《入殓师》这样的电影;也只有日本人,才能把死描绘得如此美丽的;淡然面对生死,是多数日本人的人生信念。
无独有偶,前不久获得日本文学大奖直木奖的天童荒太的小说《哀悼者》也是以“死”为主题,主人公通过访问逝去者生前生活的场所,从而了解他人的人生。这部小说去年11月出版以来发行量一直位居书籍排行榜榜首。小说作者称是受到美国9·11恐怖事件的影响,为如此之多无辜的人被夺去生命而哀痛,感受生命的尊贵而决意描述逝者的人生。这部小说和电影《入殓师》的共同之处在于:真挚地面对死者。《入殓师》的编剧小山薰堂谈到写剧本的感想时说,体验生活时有入殓师告诉他一句印象至深的话:死是一种最高境界的平等。如果不能直面死的话,那么也不可能平等对待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