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22天后,北平(现北京)沦陷了。日本侵略者召开了“庆功会”。时年13岁的邓稼先无法忍受这种屈辱,当众把一面日本国旗撕得粉碎,并扔在地上踩了几脚。这件事发生后,父亲邓以蛰的一个好友劝他说:此事早晚会被人告发,你还是尽早让孩子离开北平吧。1940年5月,邓以蛰让邓稼先的大姐带着他南下昆明。邓稼先与姐姐途径上海、香港和越南的海防、老街,到达昆明。1941年,他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时,邓稼先大学毕业。他在昆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青”,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翌年,他回到北平,任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并担任了北京大学教职工联合会主席。
为了学习更多本领,以便报效祖国,邓稼先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1948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注:本文作者吴国发在美国就读的第一所大学是普渡大学。因此,邓稼先是吴国发的校友、学长】由于邓稼先聪明勤奋,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通过博士论文答辩,获得了普渡大学博士学位。此时,他只有26岁,被人称为“娃娃博士”。
邓稼先留学的时候,开始没有奖学金,生活很艰苦。他三顿饭吃不饱,与一个中国学生合住在一位美国老太太的阁楼里。
邓稼先在大学的突出表现,引起了美国政府部门的关注。他们打算用优越的科研条件和生活条件把他留在美国。他的老师也希望他留在美国;同校好友也挽留他。但是,邓稼先婉言谢绝了他们的挽留。1950年10月,邓稼先毅然回到中国,投入新中国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