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北京市公布了“北京精神”,就应该呵护自己的精神,观照自己的精神,日益体现、凸显、兑现自己的精神。即以城市道路建设而言,“北京精神”应该是无所不在的、无孔不入的、无有余地可留的。据网媒报道,距今已近600年的一套明代集雨排水工程仍在团城“服役”。“7·21”暴雨61年不遇,团城无一例积水报告。这说明了什么?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有专家称,这是皇家工程云云,真是扯淡扯到北京了。说白了,明代团城设计、建设者是有一种精神的,这精神应该和“北京精神”一脉相承,至少应该不谋而合。拥有了这种精神,北京市岂能遇到暴雨就积水呢?拥有了这种精神,京港澳高速公路岂能变成一片汪洋?
拥有了这种精神,怎么会“北京精神”闪光、网上民众发笑呢?不管是北京,还是别的城市,只要积水发生,肯定有这样那样的原因,但一个城市真正的精神恰是这原因那原因的克星,对吗?不对吗?
亡羊补牢,犹为未晚。原因总结得再多,不坐实“北京精神”,一切都归零。报载,北京去年市级三公经费8.64亿元,城市防洪支出仅900万!请问,“北京精神”在哪里?在“三公经费”上,还是在“防洪支出”上?如果“北京精神”只是停留在那八个字上,即使“防洪支出”超过了“三公经费”,是否必能保证“7·21”的灾难不再降临呢?
2012年7月28日